93岁的侯祥麟。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2003年5月25日上午。两院球探体育比分_足球比分直播-【官网认证】侯祥麟在家中等待着一位贵客。91载人生,历经的风霜雪雨,使这位老人通常不会过于激动了。但今天莅临的这位客人还是让侯老心情激动。因为这位客人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温总理步入侯老家中时,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看到侯老身体健康、思路清晰,温总理十分高兴。温总理说,国家将要启动“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侯老在科技界德高望重,具有公认的权威影响,十分希望侯老能够参加这一工作。但考虑到侯老已逾90高龄,又有些于心不忍。
总理的话让侯老深为感动。那时的他,已经很少参加活动了。“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咨询项目将成为我国“十一五”发展计划和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发展决策的一项重要依据,也关乎中国油气资源的未来发展。侯老欣然接受了总理的嘱托,并于次日出席了温总理召集的国务院办公会议。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正式启动。
温总理之所以请侯老领衔这一研究,是因为侯老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我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是我国石化领域的战略科学家。
为了战机能在蓝天上翱翔
1950年5月,一艘挪威货船从美国洛杉矶出发。船上“夹带”了10名中国人,其中一位就是在匹兹堡卡乃基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38岁的侯祥麟。货船航行一个多月后抵达了中国的青岛。一踏上青岛港的码头,侯祥麟激动的心情便难以抑制:“终于可以为祖国大干一场了。”从此,他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祖国的石化科技。
对于侯祥麟来说,回国后的第一次重大考验是解决航空煤油的烧蚀问题。
解放初期,我国仅有玉门等几个小油矿,全国每年仅产十几万吨石油。西方国家一直对中国实行禁运,使国内石油产品奇缺。特别是航空汽油、航空煤油、航空润滑油等完全依赖从苏联进口,航天、导弹、原子弹等急需的油品更是一片空白。1956年,侯祥麟担任石油工业部技术司副司长,主抓我国的炼油科技工作。
侯祥麟受命组织科技人员利用玉门原油研制航空煤油。经过多次试验,生产出了凝固点和比重都符合要求的航空煤油。但是当把油样在飞机发动机做燃烧试验后,却发现9个合金钢火焰筒的内壁都被烧得坑坑洼洼的。是油的问题还是火焰筒的问题?研究人员又用苏制的火焰筒做试验,结果依然如此。
1959年,中苏关系紧张,从苏联进口的石油产品尤其是军用油品数量锐减,全国出现油荒。石油部长余秋里对已经担任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的侯祥麟说,几个老帅总是问我航空煤油何时能够生产。这一关过不了,我走过天安门时总觉得低人一头。此时的侯祥麟感到自己“所承受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
侯祥麟带领科研人员日夜苦干。起初大家怀疑是油里含有重金属或硫化物造成的,但经过分析,发现我们的油里所含重金属和硫化物均低于国外的航空煤油。大家认为即使这样,肯定也是油中的其他杂质作祟。因而多家研制单位都在油的精制上做文章。但不论如何精制,油品都对火焰筒有严重的烧蚀。研究单位又在添加剂上想办法,但依然不能解决烧蚀问题。
侯祥麟又组织大家拿国产航空煤油与苏联的航空煤油做对比,因为使用苏联航空煤油就从未出现过烧蚀现象。结果两种油混兑后试验,不出现烧蚀现象。这说明苏联油中含有抑制烧蚀的物质。把两种油进行所含非烃类化合物对比,很明显,苏联油所含硫化物比国产油高好多倍。把苏联航空煤油精制后进行燃烧试验,居然也出现烧蚀现象。经过反复试验,大家终于发现了原来认为起烧蚀作用的硫元素实际上是对烧蚀起抑制作用的。困扰研究人员好几年的烧蚀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侯祥麟与同志们又一起研制了一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的添加剂配方,于1962年正式供中国民航和中国空军使用。这一添加剂于1965年获得国家新产品成果一等奖。
为了原子弹的研制成功
1959年,为配合中国原子弹、导弹和新型喷气飞机的研制,国家有关部门向石油科学研究院下达了研制“能耐元素氟的腐蚀”的特殊润滑油的紧迫任务。身为石油科研院副院长的侯祥麟组织科技人员又进行了艰苦的攻关。从组织队伍到建立实验室、中试试验装置,从确定技术路线到审定试验方案,直至产品配方,试样的鉴定,侯祥麟都亲临现场指导,率领着同志们搞清了耐氟润滑油的成分和结构,攻克了一个个的技术难关,及时提供了国防尖端武器所需的各种润滑材料。
侯祥麟回忆道:“那时国家正处于非常困难时期,物质紧缺,粮食定量很低,科研人员长时间超负荷地在实验室、现场工作,却吃不饱肚子,再加上合成试验过程所接触的原料许多是有毒甚至是剧毒的,条件简陋,没有完善的劳动保护设施,难免不使一些同志中毒受伤。但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参加研究试验的同志不抱怨,不叫苦,奋发图强,努力工作,体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这样,侯祥麟和同志们一起终于在1962年底制成了全氟润滑油及其他品种,1964年生产出了合格产品,确保了原子弹的爆炸成功。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奖。
后来,国家有关部门对3种国产氟油作了鉴定,认为“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制出了全氟碳油系列产品,并投入批量生产,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能生产全氟碳油的国家之一,满足了国家急需,为打破国外的核垄断,发展原子能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攻克了全氟润滑油后,侯祥麟率领科研人员又开始研制新型地地导弹和远程导弹所需的各类润滑油。由于圆满地完成了战略武器及火箭所需的专用油脂的任务,石油科学研究院在1987年6月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为了国人不再用“洋油”
在中国石油化工领域,提起炼油技术,就不能不说到“五朵金花”,而提起“五朵金花”又不能不说到侯祥麟。
上世纪60年代初,戴着贫油帽子的中国突然在东北松辽盆地发现了一个大油田———大庆油田。由此,人们对中国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寄予了新的希望。但是,大庆的原油蜡含量高,难以得到低凝固点的油料,必须发展先进的二次加工技术,才能生产出满足国家急需的优质油品。然而,我国当时的炼油二次加工装置不足,技术落后,只相当于国际上二三十年代的水平。
1962年,侯祥麟参加国家科委十年科技发展长远规划的编制,由他负责制定了1963—1972年国家炼油科技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在吸收国外先进炼油技术的基础上,依靠国内技术力量,尽快掌握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及相关的催化剂和添加剂等5个方面的工艺技术。当时有部电影叫《五朵金花》,片中有5位勤劳、美丽的白族姑娘都叫金花,很受人们喜爱。于是这5项要开发的炼油新技术就被称作“五朵金花”。
自此,侯祥麟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五朵金花”的研究开发上。在石油科学研究院,他组织炼油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一系列攻关成果。到1965年,“五朵金花”炼油新技术先后开发成功,并实现了工业化,使我国本来十分落后的炼油工业技术很快接近了当时的国际水平,使我国的汽油、煤油、润滑油等4大类产品自给率达到100%,从此结束了中国人使用“洋油”的历史。“五朵金花”在1960年均被列为国家级成果,并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在我国石化领域,人们公认侯祥麟是一位战略科学家,是对中国石化做出重大贡献的“老石油”、“老石化”。新中国许多有关石化政策的制定,石化规划的编制,许多重大技术的攻关,侯祥麟都是参与者;中国石油学会的成立,中国正式加入世界石油大会组织并成为常任理事会成员,第15届世界石油大会能在中国的举行,侯祥麟又是积极的推动者。可以说,侯祥麟的人生,是使中国石化光辉灿烂的人生。
自主创新是他的精神气质
本报评论员
从这位93岁的老人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自主创新早已成为他的一种精神气质,融入骨髓。
作为我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侯祥麟球探体育比分_足球比分直播-【官网认证】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成功地突破了国外封锁,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炼油技术的成长和发展。
不论是解决国产喷气燃料对镍铬合金火焰筒烧蚀的关键问题,还是为了满足中国发展原子弹、导弹、卫星和新型喷气飞机的需要,领导研制多种特殊润滑材料,自主创新一直与他形影不离,是他独特的制胜法宝。也正缘于此,上世纪60年代,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他成功培育出“五朵金花”,让国人彻底告别了“洋油”这一屈辱的历史名词。80年代,又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石科院成功研制出石油催化裂解新工艺,不仅在国内实现了工业化,而且技术出口到海外。2003年5月,侯祥麟老而弥坚,以91岁的高龄主持启动“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
在自主创新成为整个国家战略的今天,我们学习侯祥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自主创新的精神。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自主创新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侯祥麟当时面对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科研状况相比,无论从经济实力、科研水平还是到整个科技队伍的素质无疑都有了质的飞跃,我们要珍惜当前的优越环境,振奋精神,与日俱进,在自主创新的征程中大展鸿图。
只有这样,我们后来者才可以骄傲地宣称:石油开采有尽头,而侯祥麟的这种自主创新精神,在中华大地永无绝期。